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作者:貓頭鷹姚書恒
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善的優勢,在近年變得越來越顯著。從新能源到DeepSeek,再到六代機、機器人、創新藥,中國創新能力不斷刷新世人的認知。與此同時,大批優質企業拔地而起,為投資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投資標的。這是權益投資信心的本質來源。
技術裂變、格局變化、產業升級,對機會的敏銳與堅持并不容易。但我們能看到,在幾次大的行情中,嘉實基金一直有著極強的“存在感”:
例如,在中國創新藥出海日漸獲得市場重視時,嘉實互融精選A其實早就重倉持有頻頻獲得license-out(海外授權)大訂單的細分龍頭,截至2025/06/30,過去一年收益79.41%,同期業績基準23.05%,近兩年位列全市場標準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來源:產品公告,業績基準為滬深300×45%+恒生指數×45%+中債指數×10%)
又如,在2023年底發行的嘉實創新動力憑借對半導體、港股互聯網龍頭等板塊的把握,自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斬獲43.96%收益,同期業績基準為13.04%,在同批浮費基金中位列第一。(來源:產品公告、Wind,業績基準為中證800×80%+恒生指數×5%+中債指數×15%)
高成長行業的機會,往往出現在預期尚未兌現、格局尚未定型的階段,尤其適合權益投資發揮自己的特長。抓住一次行業大潮是相對容易的,但從半導體,到AI、創新藥、機器人,嘉實基金都有產品能捕捉到新產業浪潮,那就不是一時運氣,而是必然有深層積累。
01、布局與自驅
嘉實基金是中國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國內最早建立研究團隊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隨后在中國經濟升級、A股行情起伏的過程中,一直秉承深度基本面研究驅動的投資,堅持對投研體系進行升級改造、不斷強化核心投研能力。其目的就是在助力產業、滿足投資者需求中找到雙重錨點。
例如,2017年,嘉實基金嗅到了風中的特殊氣息。當時,在國內,“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轟轟烈烈走向落實;在海外,AlphaGO在棋盤上陸續擊敗人類頂尖棋手。見識過入世后中國重工業騰飛、2013年后移動互聯網浪潮,嘉實基金看到了未來的隱約輪廓,毅然提出了科技成長行業的五大投資方向:互聯網、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創新藥。
隨后,他們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布局。
很多新生的行業都有非線性成長的特性,例如汽車從燃油轉向電動,帶來的變化絕不僅是電池電機電控的需求,還可能成為具身智能。這種打破原有產業區隔、快速變化的成長路徑,非常適合發揮權益投資的威力。
為此,嘉實基金一方面在原先行業研究架構上,結合重點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又采用產業研究小組機制,成立多個由基金經理與研究員組成的小組,如智能化、碳中和、半導體、國潮新消費組等;另一方面設立面向新興產業的基金產品,將產業機遇和投資理念轉化為投資者可便捷布局的產品工具。
具有活力的投研一體化,使得我們在后來復盤時,屢屢能在新興產業引爆的行情中看到嘉實基金的身影。
例如,基于此前6年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關注,2022年12月,嘉實基金的科技投研微信群里敏銳開始研究ChatGPT大模型,隨后迅速描繪產業圖譜、開展一線調研。像TMT行業研究出身的李濤,就對AI在應用軟件、算力硬件上的驅動進行了多次推演與調研追蹤。
到了2023年春節后ChatGPT熱潮突然爆發、千模大戰開打,AI、大模型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在半年報出爐后,人們才看到,在2023年上半年的這次看似突然的AI浪潮中,嘉實基金多只產品憑借對多個關鍵產業環節的配置獲得良好收益。截止今年二季度,嘉實信息產業過去一年收益率37.23%、嘉實創新先鋒過去一年收益率60.11%……
而這還只是嘉實基金前瞻布局、捕捉機遇的冰山一角,比如,嘉實全球產業升級,這只由劉杰、陳俊杰共同管理的基金,定位于投資全球優質科技公司,自2023年2月成立至今年7月18日,已取得91.62%的收益。
第二,是自驅。
嘉實基金對行業的研究、產品化布局,并不是“一招鮮”。
恰恰相反,嘉實基金是行業內最強調深耕產業研究、自我驅動的公司之一。
例如,公募去上市公司調研的次數都是有記錄的,嘉實在這個調研次數排行榜上是長期的Top 3。又如,深入產業的研究文化不是一句空談,在嘉實,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凌晨去菜市場統計卸貨、到縣城超市數小票、去礦場看開采量、在沙漠深處看光伏鋪設等,都是常規操作。
也正是海量的一線調研,讓嘉實基金的權益投資具備了跟隨產業發展而自我革新的底色。
例如,擔任大科技研究總監的王貴重,2015年加入嘉實基金。從他的產品持倉來看,并不是押注TMT或單行業,而是拓展到面向信息、能源、生命這三大人類本質訴求,覆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
因此,他管理的嘉實科技創新可謂抓到了中國創新產業全面崛起的歷史機遇,自2019年5月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收益高達174.17%,同期業績基準為18.76%(來源:產品公告,業績基準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65%+恒生指數×15%+中債指數×20%),絕對收益、超額收益都非常顯著,也在同批科創主題基金中領先。
實際上,嘉實在投研上是國內最強調“傳幫帶”的公司之一。
有人統計過,嘉實的基金經理成長通常有個“3-3-3”階段:先花大約3年進行專門行業研究,接著花3-4年通過多行業比較建立多產業多商業分析能力;再接著篩選優秀者開始投資管理,并在具備3-4年管理經驗后再度升級。
經過體系性的訓練,嘉實基金的新生代基金經理普遍具備出色的產業投資能力。
例如,自2014年就加盟嘉實的孟夏,在公司歷任機械行業研究員、制造組組長等,是嘉實基金從研究到投資自主培養的新銳之一,其23年就開始獨立管理的嘉實制造升級,在近期把握到了機器人產業的崛起趨勢,截至6月底近一年業績為54.63%,表現非常優異。
又如,自2015年加入嘉實的陳濤,經過近5年的投研訓練,自2020年8月開始陸續擔任嘉實成長增強等基金經理,聚焦于從科技、先進制造等行業中挖掘“高質量成長”標的。在2024年四季度起,增加了受益于AI產業化和國產化趨勢下的半導體和通信以及智能駕駛趨勢下的汽車電子相關標的,使產品獲得豐厚收益。
可以看到的是,公司層面的人才儲備、產品矩陣,個人層面的不斷成長、能力拓圈,讓嘉實基金“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的投研制度設計變成了實踐,投研一體化的作戰威力就此成為現實。
02、投資不只是交易
在長期的投研過程中,所研究的事物會塑造研究者的視野。對于公募基金來說,亦是如此。在研究新興產業的時候,也會不斷借助其他行業的發展經驗來提升自己。
例如,中國電動車企業的崛起,不僅僅是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硬指標”的進化,還在產品設計、用戶運營上采用全新思路,讓用戶在駕駛、甚至不駕駛的時候都能獲得更好體驗。
對于資產管理行業,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和多元服務的努力同樣是根本。對于嘉實基金來說,投資并不止步于“如何買到牛股”,還要考慮如何不斷加強投資者的獲得感。
為此,嘉實基金在很多方面不斷提升,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例子看到嘉實的持續成長:
(1)產品設計優化
對公募行業來說,與業績掛鉤的新型浮動費率產品將成為常態。這是一次行業革新、是對基金產品的重新定價。
嘉實基金也在首批新型浮動費率產品中推出業績基準錨定偏成長風格的嘉實成長共贏,由李濤擔綱。李濤也是嘉實自主培養的優秀中生代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成長,能力圈覆蓋半導體、IT、新能源等等。
(2)體系化服務與陪伴
投資者的獲得感,并不只是取決于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過程中的體驗、遇到突發事件時的解讀與陪伴,同樣是決定最終收益的關鍵。嘉實基金同樣在這些環節上著力甚多。
又如,提供全流程、多形式的投教服務。AI、智能駕駛、創新藥等行業的非線性成長特征比較突出,消息多、預期波動大,需要持續、深入淺出的投前科普和投后陪伴。近年嘉實基金在多種渠道、以多種形式組織了投教內容,及時分享產業新資訊、市場新分析,包括組織投研團隊持續分享投研觀點,還有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投資者服務活動等等,幫助投資者更好理解關鍵產業機遇;此外還采用“嘉實微笑定投”等投資方式,幫助平滑波動、降低集中買入的風險。
03、面向未來的成長之路
眼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產業格局重塑的進程愈演愈烈。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澎湃發展令人振奮,但如何讓產業的蓬勃最終轉化成投資者的獲得感?
從權益投資或者公募基金公司角度而言,投研體系的持續建設、產品生態的持續建立、服務的持續精細,這些都是答案,也是永無止境的探索之路。公募基金的本義是專業化的“服務”,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百姓理財。所以,無論是權益投資能力還是體系的建設,最終的目標是如何讓服務的“效益”持續放大。
這對公司的平臺化、一體化協同作戰能力有很高要求。例如,嘉實基金就將其基于公司平臺化的研究沉淀、產品布局能力與體系化服務能力等進行多重共振,賦能應用于對包括自主可控、數字AI、綠色低碳、生命技術等時代主線方向的被動投資解決方案打造。耳熟能詳的產品就包括,科創芯片ETF(588200)、軟件ETF(159852)、機器人ETF嘉實(159526)、稀土ETF嘉實(516150)、科創醫藥ETF嘉實(588700)等等,已成為投資者配置相關資產時的重要選擇。
從嘉實基金涌現的這些有行業代表性的主動被權益產品來看,其目標也是不只提供單一產品,而是正不斷將投研體系建設、服務能力與產業發展機遇、市場需求進行多重交叉復合,從而在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里進行更多的價值創造。
最好的正反饋就是市場給予的認可,軟件ETF(159852)、科創芯片ETF(588200)、機器人ETF嘉實(159526)被很多投資者形容為投資AI產業的“嘉實ETF三劍客”,其中軟件ETF(159852)也被公認為是市場上“AI應用”含量最高的ETF之一。而軟件ETF(159852)、科創芯片ETF(588200)也一直穩居同標的規模第一的位置。
當我們將鏡頭拉遠,會發現嘉實基金的成長之路恰也是行業進化的縮影之一。從五朵金花的1.0時代,到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的2.0階段,再到如今構建多策略、跨資產配置生態的3.0版本,這家機構與行業一起,始終保持著旺盛活力。這種生生不息的進化力量,或許正是公募基金穿越周期、服務實體經濟的答案。
如何用“超級機遇”勾勒出時代投資的β?
周期淬煉,薪火相傳:透視嘉實基金的投研“傳幫帶”
2025-08-04 來源:貓頭鷹研究院
作者:貓頭鷹姚書恒
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善的優勢,在近年變得越來越顯著。從新能源到DeepSeek,再到六代機、機器人、創新藥,中國創新能力不斷刷新世人的認知。與此同時,大批優質企業拔地而起,為投資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投資標的。這是權益投資信心的本質來源。
技術裂變、格局變化、產業升級,對機會的敏銳與堅持并不容易。但我們能看到,在幾次大的行情中,嘉實基金一直有著極強的“存在感”:
例如,在中國創新藥出海日漸獲得市場重視時,嘉實互融精選A其實早就重倉持有頻頻獲得license-out(海外授權)大訂單的細分龍頭,截至2025/06/30,過去一年收益79.41%,同期業績基準23.05%,近兩年位列全市場標準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來源:產品公告,業績基準為滬深300×45%+恒生指數×45%+中債指數×10%)
又如,在2023年底發行的嘉實創新動力憑借對半導體、港股互聯網龍頭等板塊的把握,自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斬獲43.96%收益,同期業績基準為13.04%,在同批浮費基金中位列第一。(來源:產品公告、Wind,業績基準為中證800×80%+恒生指數×5%+中債指數×15%)
高成長行業的機會,往往出現在預期尚未兌現、格局尚未定型的階段,尤其適合權益投資發揮自己的特長。抓住一次行業大潮是相對容易的,但從半導體,到AI、創新藥、機器人,嘉實基金都有產品能捕捉到新產業浪潮,那就不是一時運氣,而是必然有深層積累。
01、布局與自驅
嘉實基金是中國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國內最早建立研究團隊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隨后在中國經濟升級、A股行情起伏的過程中,一直秉承深度基本面研究驅動的投資,堅持對投研體系進行升級改造、不斷強化核心投研能力。其目的就是在助力產業、滿足投資者需求中找到雙重錨點。
例如,2017年,嘉實基金嗅到了風中的特殊氣息。當時,在國內,“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轟轟烈烈走向落實;在海外,AlphaGO在棋盤上陸續擊敗人類頂尖棋手。見識過入世后中國重工業騰飛、2013年后移動互聯網浪潮,嘉實基金看到了未來的隱約輪廓,毅然提出了科技成長行業的五大投資方向:互聯網、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創新藥。
隨后,他們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布局。
很多新生的行業都有非線性成長的特性,例如汽車從燃油轉向電動,帶來的變化絕不僅是電池電機電控的需求,還可能成為具身智能。這種打破原有產業區隔、快速變化的成長路徑,非常適合發揮權益投資的威力。
為此,嘉實基金一方面在原先行業研究架構上,結合重點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又采用產業研究小組機制,成立多個由基金經理與研究員組成的小組,如智能化、碳中和、半導體、國潮新消費組等;另一方面設立面向新興產業的基金產品,將產業機遇和投資理念轉化為投資者可便捷布局的產品工具。
具有活力的投研一體化,使得我們在后來復盤時,屢屢能在新興產業引爆的行情中看到嘉實基金的身影。
例如,基于此前6年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關注,2022年12月,嘉實基金的科技投研微信群里敏銳開始研究ChatGPT大模型,隨后迅速描繪產業圖譜、開展一線調研。像TMT行業研究出身的李濤,就對AI在應用軟件、算力硬件上的驅動進行了多次推演與調研追蹤。
到了2023年春節后ChatGPT熱潮突然爆發、千模大戰開打,AI、大模型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在半年報出爐后,人們才看到,在2023年上半年的這次看似突然的AI浪潮中,嘉實基金多只產品憑借對多個關鍵產業環節的配置獲得良好收益。截止今年二季度,嘉實信息產業過去一年收益率37.23%、嘉實創新先鋒過去一年收益率60.11%……
而這還只是嘉實基金前瞻布局、捕捉機遇的冰山一角,比如,嘉實全球產業升級,這只由劉杰、陳俊杰共同管理的基金,定位于投資全球優質科技公司,自2023年2月成立至今年7月18日,已取得91.62%的收益。
第二,是自驅。
嘉實基金對行業的研究、產品化布局,并不是“一招鮮”。
恰恰相反,嘉實基金是行業內最強調深耕產業研究、自我驅動的公司之一。
例如,公募去上市公司調研的次數都是有記錄的,嘉實在這個調研次數排行榜上是長期的Top 3。又如,深入產業的研究文化不是一句空談,在嘉實,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凌晨去菜市場統計卸貨、到縣城超市數小票、去礦場看開采量、在沙漠深處看光伏鋪設等,都是常規操作。
也正是海量的一線調研,讓嘉實基金的權益投資具備了跟隨產業發展而自我革新的底色。
例如,擔任大科技研究總監的王貴重,2015年加入嘉實基金。從他的產品持倉來看,并不是押注TMT或單行業,而是拓展到面向信息、能源、生命這三大人類本質訴求,覆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
因此,他管理的嘉實科技創新可謂抓到了中國創新產業全面崛起的歷史機遇,自2019年5月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收益高達174.17%,同期業績基準為18.76%(來源:產品公告,業績基準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65%+恒生指數×15%+中債指數×20%),絕對收益、超額收益都非常顯著,也在同批科創主題基金中領先。
實際上,嘉實在投研上是國內最強調“傳幫帶”的公司之一。
有人統計過,嘉實的基金經理成長通常有個“3-3-3”階段:先花大約3年進行專門行業研究,接著花3-4年通過多行業比較建立多產業多商業分析能力;再接著篩選優秀者開始投資管理,并在具備3-4年管理經驗后再度升級。
經過體系性的訓練,嘉實基金的新生代基金經理普遍具備出色的產業投資能力。
例如,自2014年就加盟嘉實的孟夏,在公司歷任機械行業研究員、制造組組長等,是嘉實基金從研究到投資自主培養的新銳之一,其23年就開始獨立管理的嘉實制造升級,在近期把握到了機器人產業的崛起趨勢,截至6月底近一年業績為54.63%,表現非常優異。
又如,自2015年加入嘉實的陳濤,經過近5年的投研訓練,自2020年8月開始陸續擔任嘉實成長增強等基金經理,聚焦于從科技、先進制造等行業中挖掘“高質量成長”標的。在2024年四季度起,增加了受益于AI產業化和國產化趨勢下的半導體和通信以及智能駕駛趨勢下的汽車電子相關標的,使產品獲得豐厚收益。
可以看到的是,公司層面的人才儲備、產品矩陣,個人層面的不斷成長、能力拓圈,讓嘉實基金“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的投研制度設計變成了實踐,投研一體化的作戰威力就此成為現實。
02、投資不只是交易
在長期的投研過程中,所研究的事物會塑造研究者的視野。對于公募基金來說,亦是如此。在研究新興產業的時候,也會不斷借助其他行業的發展經驗來提升自己。
例如,中國電動車企業的崛起,不僅僅是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硬指標”的進化,還在產品設計、用戶運營上采用全新思路,讓用戶在駕駛、甚至不駕駛的時候都能獲得更好體驗。
對于資產管理行業,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和多元服務的努力同樣是根本。對于嘉實基金來說,投資并不止步于“如何買到牛股”,還要考慮如何不斷加強投資者的獲得感。
為此,嘉實基金在很多方面不斷提升,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例子看到嘉實的持續成長:
(1)產品設計優化
對公募行業來說,與業績掛鉤的新型浮動費率產品將成為常態。這是一次行業革新、是對基金產品的重新定價。
嘉實基金也在首批新型浮動費率產品中推出業績基準錨定偏成長風格的嘉實成長共贏,由李濤擔綱。李濤也是嘉實自主培養的優秀中生代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成長,能力圈覆蓋半導體、IT、新能源等等。
(2)體系化服務與陪伴
投資者的獲得感,并不只是取決于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過程中的體驗、遇到突發事件時的解讀與陪伴,同樣是決定最終收益的關鍵。嘉實基金同樣在這些環節上著力甚多。
又如,提供全流程、多形式的投教服務。AI、智能駕駛、創新藥等行業的非線性成長特征比較突出,消息多、預期波動大,需要持續、深入淺出的投前科普和投后陪伴。近年嘉實基金在多種渠道、以多種形式組織了投教內容,及時分享產業新資訊、市場新分析,包括組織投研團隊持續分享投研觀點,還有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投資者服務活動等等,幫助投資者更好理解關鍵產業機遇;此外還采用“嘉實微笑定投”等投資方式,幫助平滑波動、降低集中買入的風險。
03、面向未來的成長之路
眼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產業格局重塑的進程愈演愈烈。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澎湃發展令人振奮,但如何讓產業的蓬勃最終轉化成投資者的獲得感?
從權益投資或者公募基金公司角度而言,投研體系的持續建設、產品生態的持續建立、服務的持續精細,這些都是答案,也是永無止境的探索之路。公募基金的本義是專業化的“服務”,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百姓理財。所以,無論是權益投資能力還是體系的建設,最終的目標是如何讓服務的“效益”持續放大。
這對公司的平臺化、一體化協同作戰能力有很高要求。例如,嘉實基金就將其基于公司平臺化的研究沉淀、產品布局能力與體系化服務能力等進行多重共振,賦能應用于對包括自主可控、數字AI、綠色低碳、生命技術等時代主線方向的被動投資解決方案打造。耳熟能詳的產品就包括,科創芯片ETF(588200)、軟件ETF(159852)、機器人ETF嘉實(159526)、稀土ETF嘉實(516150)、科創醫藥ETF嘉實(588700)等等,已成為投資者配置相關資產時的重要選擇。
從嘉實基金涌現的這些有行業代表性的主動被權益產品來看,其目標也是不只提供單一產品,而是正不斷將投研體系建設、服務能力與產業發展機遇、市場需求進行多重交叉復合,從而在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里進行更多的價值創造。
最好的正反饋就是市場給予的認可,軟件ETF(159852)、科創芯片ETF(588200)、機器人ETF嘉實(159526)被很多投資者形容為投資AI產業的“嘉實ETF三劍客”,其中軟件ETF(159852)也被公認為是市場上“AI應用”含量最高的ETF之一。而軟件ETF(159852)、科創芯片ETF(588200)也一直穩居同標的規模第一的位置。
當我們將鏡頭拉遠,會發現嘉實基金的成長之路恰也是行業進化的縮影之一。從五朵金花的1.0時代,到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的2.0階段,再到如今構建多策略、跨資產配置生態的3.0版本,這家機構與行業一起,始終保持著旺盛活力。這種生生不息的進化力量,或許正是公募基金穿越周期、服務實體經濟的答案。